網頁

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

教育部公布中小學生藝術教育評量,結果紙筆測驗表現正常,但實作測驗小六生「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完成美好作品」

升學掛帥犧牲美學教育

【聯合報╱伍國安/藝術教育工作者(高雄市)】

2011.07.04 03:08 am

教育部公布國中小藝術教育評量結果,小六學生「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完成美好作品」,如此教育病態事出有因。

國中小學實施「藝術與人文」課程教育已超過十年,但由於升學主義掛帥,藝術與人文教育被視為陪襯教育,甚至課程遭到挪用,因而無法顯現學生真實的藝術與人文認知能力。

台灣的升學教育,已讓「五育並重」變成絕響,製造出只會考試的機器學生。美術課一幅基本的素描作業都交不出來,音樂課辨識樂譜高、低大調也看不出來,他們已經失去心靈美學的價值面。是誰讓美學教育式微呢?

藝術教育讓學生輕鬆了解文化與美學知識素養,但很容易就被犧牲掉。不願教、不會教、不負責任的老師的確存在,長期挪用時數上國文及數學課,漠視文化與藝術教育扎根,實在不應該。

呼籲學校不該為升學目標,而終結藝術美學教育;也建議家長常帶孩子多接觸大自然風景,多參與戶外休閒活動,對激增心靈美感與創想力會有很大助益。

【2011/07/04 聯合報】

藝術教育評量 小6生無法完成美好作品

2011/07/01

【聯合報╱記者鄭語謙/台北報導】

教育部昨天公布我國中小學生藝術教育評量結果,發現學生紙筆測驗表現遠優於實際創作能力,國小6年級學生「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完成美好作品」。台師大美術系教授建議師長,多帶學生到美術館參觀。

教育部委託台師大辦理國內第一次全國性的「藝術與人文學習成效評量」,在2007年對全國逾一萬名小六和國三學生進行藝術教育課程學習成果評量。結果發現,紙筆綜合類測驗,小學生超過6成、中學生超過7成都符合基本指標,「能了解音樂、視覺、和表演藝術的美感。」

實作測驗表現,小學生「幾乎無人能完成美好作品又能具體陳述內涵」;國中生則「大多數無法藉由引導進行海報設計」。

主持評量測驗的台師大美術系教授陳瓊花表示,綜合型測驗題目包含分辨莫內的遠山和中國傳統山水畫意境的異同、勾選能表達出「競爭」氛圍的畫作等紙筆觀念測驗;實作題則要求學生創作後以50字說明創作理念,學生普遍表現不佳。

陳瓊花認為,評量結果顯示藝術教學偏重技術面,忽略創作背後的內涵,同時和國內學生習慣紙筆測驗,無法脫離教室情境學習有關。她建議教師,培養學生到美術館或文化中心參觀習慣,並引領學生討論賞析作品,增加表達情感能力。

針對這份藝術評量結果,陳瓊花認為「藝術是可以被評鑑的」,建議未來每3年舉行全國6年級、9年級學生「藝術與人文」學習成效的評量,和國、英、數等其他科目一樣建立資料庫,做為課程發展與教育政策研擬參考。